四川大学开展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救援综合演练

时间:2023-06-30 浏览量:

为落实教育部、四川省及学校关于2023年安全生产月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提高学校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完善应急体系,提升全校师生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和实战水平,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6月29日,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组织开展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救援综合演练。副校长褚良银出席活动,党政办、学工部、保卫部(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医院、系、中心、所)、国家级(省级)科研实验平台实验室安全分管领导、安全主管,兄弟院校代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50余名师生及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锦江区大队莲桂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官兵参加了演练。

此次演练以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某化学合成实验室为模拟事故现场,根据实验室实际化学品使用情况及实验室真实环境,实景模拟突发实验室安全事件。演练环节包括:现场实验人员如何在第一时间展开自救互救,如何按照要求向学院安全主管报告,如何请求外部援助;学院安全主管如何组织学院应急处置队伍开展紧急疏散,同时报告学院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根据现场情况结合学校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分级响应程序,对受伤及滞留实验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护,并向学校报告;学校按照预案召集相关部门组建临时指挥部,专家组利用环境检测设备对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进一步根据现场情况评估事故规模和风险,在评估具备自行处置可能性后,紧急应变小组正确选择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对事故现场进行清污处置。演练按照事故上报、有序撤离、现场封锁、应急指挥中心组建、危害评估、应急救援人员个人防护、现场处置、消除危险源、现场恢复、布置事故调查等应急处置流程开展,各环节安排紧凑,有序进行。

清华大学化工系高级工程师杜奕对演练进行现场点评时认为:本次演练非常成功,是全国高校少有的全校各部门协同综合应急演练。整个事故场景设置符合化学实验室真实情况,充分考虑到了化学实验室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学校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应急预案启动Ⅱ级事故应急响应,检验了学校应急指挥、应急协调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也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实操性;演练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次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从有序撤离、个人防护、逐级响应、警戒管制、指挥研判、事故处置等应急处置全过程的学习机会,充分锻炼了实验人员、学院、学校全流程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了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应对能力,增强了师生实验室安全保护和应急处置意识,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褚良银副校长对此次演练给予了肯定,本次演练设置实际情景,考验实际应对能力,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高能力的既定目标,也为今后处置类似突发事件积累了经验。他还对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三点工作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校师生安全环保意识。各单位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实验室安全宣传和培训演练,切实增强师生安全环保意识,增强防范救护能力。二是要狠抓责任落实,消除安全隐患。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作为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安全责任,健全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加强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坚决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三是要重视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综合能力,特别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加强应急安全设施的配备和及时更新,切实增强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他强调,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沿阵地;实验室安全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条件保障,需要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并坚决落实到行动中去,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发展。

本次模拟实验室危化品泄漏事故演练,检验了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及流程,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锤炼了处置技能,磨合各方力量和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反应能力、处置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指挥能力,为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增强了师生对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的预防意识,为我校快速、有序、高效应对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应急演练之后,学校还邀请高校、行业专家结合演练,就危险化学品分类存放、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和使用和学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复盘和现场讲座培训,参与师生们进一步提升了的安全意识,掌握了应急救援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增强了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Copyright © 2020-2025 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